修改时间:2017-11-16 10:28:03 浏览次数:5595次
导语:这一轮的资本寒冬期并没对共享单车手下留情。
一年前的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期,许多创业者都未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但共享单车除外——2016年的末尾正是共享单车行业快速崛起的时间,截至2017年3月,共享单车行业融资额已超60亿人民币。
就是这看似风光无限的发展前景,却一次又一次迎来行业变局。
这一轮的资本寒冬期并没对共享单车手下留情。
每个新兴行业的出现,通常率先在领域中构建出竞争壁垒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到最后。
然后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先头部队与后来者的差距也会逐渐拉大,企业两极化状况愈发激烈。
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正处于双寡头格局,近95%的市场份额被摩拜和ofo所占据。据艾瑞咨询mUserTracker3.0监测数据,共享单车行业中,摩拜单车App与ofo共享单车App用户数量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月度独立设备数超过3000万台。
先行部队的市场地位无可撼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空间被完全挤压,部分后加入的中小共享单车企业只好转向三四线城市进行投放。
但共享单车解决 “最后一公里”的效能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决定了商业产出效率,目前二线以下城市人口密度还无法作用达到企业预期产出效能。
这致使第二梯队的玩家只能被动离场,剩下被收购或倒闭两个选项。
资本撤离 倒闭一家接一家
11月15日消息,被网友称为“最好骑的共享单车”小蓝单车的员工,在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小蓝单车宣布解散,拖欠员工工资继续拖欠至2018年2月10日。
从网上流传的小蓝单车北京办公室人去楼空的照片也可以证实此消息的真实性。
据悉,小蓝单车还曾因拖欠供应商近6000万元,被供应商上门围堵。还有消息称,小蓝单车曾向ofo、摩拜提出被收购意愿,但遭到拒绝。
这当然不是第一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
6月初的悟空单车是第一家宣布退出市场的共享单车企业,之后的3Vbike、町町单车、酷骑单车都难逃倒闭的下场,反而是被永安行全资收购的哈罗单车有了一个最体面的结局。
企业倒闭,不是关门大吉这么简单,留下了用户押金的烂摊子等待收拾。这些企业市场份额小,运维费用高,融资困难,用户押金自然而然成为运转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当平台出现经营不善的状况,资金流一旦断裂,企业便会刻意设置退款障碍,增加用户的退款成本借此缓冲自己的资金压力。
资金平台监管不到位,除了少数平台采取第三方银行托管模式外,其他平台的押金保管与使用还存有很大风险。
而押金难退,甚至催生了黄牛代退的“新产业”,这样的市场乱象亟待监管部门介入干预,押金兑付的信任危机也将影响到市面上正常运作的单车企业。
规范一出再出 从扶持到监管紧缩
今年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召集各区管理部门和15家共享自行车企业负责人,暂停在北京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车。
这距离上海市叫停单车投放6个月,距离南京市才1个月。
在过去一年,共享单车在全国的总投放量超过235万辆,扩张速度惊人,远超部分城市的承载力。
然而从快速扩张到在多个城市遭遇急刹车也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截止目前全国已有十余个城市暂停了共享自行车的新增投放。
为了解决共享单车过度投放、乱停乱放、堆积如山等问题,今年6月,北京市率先推行了电子围栏设置。
在地面上安装信号接收器,通过芯片信号发射技术,将一段范围内的停车点进行覆盖,再由蓝牙发射器发射出信号,与共享单车做连接,实现定位判断,希望能够借由此手段引导用户规范停车。
技术控制了,规范也出台了,但效果却远达不到预期,街上仍然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身影,多数用户对电子围栏使用度并不高,即便企业推出了奖惩制度,停车依旧随心所欲,乱摆乱放侵占道路。
媒体称此现象为“单车围城”。
共享经济这种新生事物难以与现有公共资源适配,造成混乱现象,企业有责任,用户也有责任,但政府一味叫停投放并不是唯一解决办法。
随着共享单车市场发展逐渐遇冷,多家曾经为共享单车企业提供产品的自行车企业也面临停产、被拖欠货款等问题。
天津市武清区多家自行车厂负责人对共享单车企业均表示无法再次信任,“货都还没发,那边公司就倒了。”
产量速降,使自行车生产商处于被动状态,而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收紧,今后共享单车势必将回到精细运营的商业本质上来。
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只重投放,不管不顾、一心抢占市场的粗放型运营模式要面临改变了,正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国内遇冷 去海外发光发热
由于国内发展遭遇瓶颈,中国共享单车企业转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截止目前,摩拜单车已经进入全球190个城市,ofo小黄车也已进入17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市场足够广阔,中国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相比海外企业也更具竞争力。共享单车到海外发展,总体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
但在海外业务的推广及合规进程中,与当地政府等各方进行充分交流沟通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扩张速度远比不上国内。
目前国内共享经济的热度正逐渐冷却下来,行业进入洗牌期。
作为企业,不要盲目跟风,从以往的市场经验看来,从风口上被吹下来击的溃不成军的企业有的是。
共享单车是一个科技含量要求不过高,商业模式大同小异的行业,这样的竞争赛场上,决定市场能力的往往是融资和用户,同理可见几年前的滴滴快的。
在尾部企业逐步消失,头部玩家更加嚣张的大趋势下,ofo和摩拜合并的传闻仍是三不五时的出现在热搜榜上。
有人说让小蓝单车一步一步走向倒闭的,正是残酷的资本,陪着坐了一趟过山车的共享单车也不过是资本的玩具而已。
小蓝单车的离场,怎么看,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来源:艾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