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16-08-12 08:57:16 浏览次数:5237次
导语:在这份光鲜的财报背后,依然能够看出一丝隐忧:基石业务电商活跃用户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业务仍处投入区且业内好手众多。
即便以挑剔的眼光来看,阿里巴巴集团在2016年8月11日晚交出的财报也堪称优秀: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9%达到321.54亿元人民币,旗下中国零售平台(天猫+淘宝+聚划算)收入同比增长49%达到233.83亿元。虽然净利润同比下滑77%,但阿里巴巴集团去年同期财报中包括了剥离阿里影业获得的247.34亿元非经常性收益,刨除该数字后净利润仍为正增长。
不过,在这份光鲜的财报背后,依然能够看出一丝隐忧:基石业务电商活跃用户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业务仍处投入区且业内好手众多。更要引起阿里巴巴注意的是,一些攻击者正试图在阿里巴巴的关联业务上找到突破口,对它提出挑战。
电商业务的天花板
从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开始,电商业务就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坚固基石。
数据显示2015年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额(GMV)达到2.95万亿,而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零售平台贡献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了8370亿元,同比增长24%。即便在京东强势崛起的今天(根据财报显示,线上交易额为947亿元),阿里巴巴电商的老大地位依然十分稳固。
不过,它正在受到外部环境(用户数量)不如意的困扰。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显著放缓,但得益于中国电商整体渗透率不高,阿里上市后始终维持用户数量高速增长,2015年中国零售平台全年净增加7300万活跃用户,每个季度都能获得超过1500万用户左右的增长。
而根据最新财报显示,目前中国零售平台的年活跃买家达到4.34亿人,较前一季度的年活跃买家数量净增仅有1100万人。对于商家而言,所在平台用户规模庞大,对商品的销售自然有利。而对于阿里而言,用户数是一切的基础,依靠庞大用户数,才能保持电商业务的高速增长。
目前阿里巴巴用户增长的四大来源为:
一、移动用户
得益于智能手机的高速增长与普及,阿里巴巴可以迅速向三四五线城市和乡村进行普及,因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首先触网的工具往往是智能手机而不是PC;
二、跨境电商
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生活质量上升,以及国内某些行业发展不均,让国内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需求打打增加,和出境购买以及一般外贸相比,跨境电商吸引消费者能力很大;
三、农村电商
物流能力提升以及农村智能手机普及,村淘是阿里巴巴近两年发力重点;
四、商超品类
快消品、生鲜、商超类这些高粘性的商品。
在这些领域,阿里巴巴在争夺用户方面都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移动方面的红利也所剩不多,目前阿里来自移动的用户已经超过七成;跨境电商方面遇到多个垂直电商、京东、网易考拉的强势挑战,同时还要面临政策摇摆;农村电商、商超品类仍处于投入期,物流成本高,以京东为代表的自建物流电商更容易触达。
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活跃用户增长势头的下降仍未对阿里巴巴造成致命影响,这是因为单个用户的购买正在上升:截至2016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第二季度来自中国零售平台的每用户平均年营收为人民币202元,高于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71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第二季度来自中国零售平台移动用户的每用户平均年营收为人民币140元,高于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76元。
新兴业务可期
在此次财报中阿里巴巴表示,这是最后一次在季报中披露GMV数据,未来将转变成每年一次在年报中披露,马云还曾经表示:“GMV从来不是我们的核心指标。”
在大洋彼岸的亚马逊,以电商业务起家,但却被人称为技术公司,这是因为在电商业务之外,亚马逊的触角伸向多个领域。此次进一步淡化GMV数据的背后,或许正是阿里巴巴从电商公司向科技公司转变的重要一步。
从数据来看,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能够为其支撑两千亿美金的市值,但这仅仅是阿里巴巴的下限,包括大文娱、云计算、菜鸟、高德、蚂蚁金服在内的诸多“新引擎”才能主导未来阿里巴巴的上限。
此次阿里巴巴的季报按照业务矩阵呈现业绩,分为中国零售平台、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及创新项目和其他业务组成四大业务矩阵,也让阿里巴巴的这些未来引擎们展示更加充分。
在所有矩阵中表现最好的自然是阿里云,在连续多个季度三位数增长后,本季度云计算业务收入达12.43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156%,付费客户数则同比上升119%至57.7万户;数字媒体与娱乐版块的营收为31.35亿元,同比上升286%,这归功于优酷土豆业务的并入,以及UC浏览器移动增值服务的提升;包括YunOS操作系统、高德地图、钉钉等在内的其他业务版块收入为人民币5.35亿元,同比增长30%。
不过进一步的现实是,这些新兴业务目前仍然无法盈利。
根据财报显示:云计算业务第二季度运营亏损为人民币4.39亿元,调整后的EBITA亏损为人民币1.58亿元;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第二季度运营亏损为人民币18.53亿元,调整后的EBITA亏损为人民币9.96亿元;创新项目和其他业务的运营亏损为人民币15.72亿元,调整后的EBITA亏损为人民币8.87亿元。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或许正处于一个虚弱期,在最近的一两年间,用户数量增长以及单用户购买或许将遇到瓶颈,而新业务的盈利现在还看不出端倪。
菜鸟仍未说明
在本次财报中,阿里巴巴对菜鸟、口碑等业务进行了进一步披露。财报显示,作为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菜鸟网络业务进展迅速,平台日均处理包裹4200万个,是其他自营电商物流公司的十多倍。
不过或许这么简单的数据无法打消投资人对阿里巴巴和菜鸟之间关系的怀疑:自今年5月31日以来,做空阿里巴巴股票的数量已经增加了29%。
在此前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20-F年报中,阿里巴巴集团表示,该调查始于今年年初,调查目标包括“双十一”的数据、业绩数据合并的策略和操作方法,以及关联方交易。这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在会计操作中将菜鸟网络视为“权益法投资对象”。
一位阿里的批评人士认为,阿里拥有菜鸟物流47%的股份,每天能为阿里运送三千多万的包裹,阿里居然不把它算进去。根据会计准则,当母公司作为子公司产出的主要受益者,可以帮助公司来巩固业绩的时候,必须把子公司的数据算进去。一些会计专家则表示,去年,阿里巴巴为菜鸟网络贡献了60%的营收,在阿里的帮助下,菜鸟网络的货运总量非常惊人。
阿里除了自己拥有菜鸟网络47%的股份以外,阿里巴巴与许多其他公司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有利于拉升菜鸟物流的股价。例如,阿里有银泰33%的股份,银泰子公司拥有菜鸟物流的股份,银泰被阿里收编以后,银泰前董事长沈国军成了菜鸟物流的CEO;根据复星国际年报的数据显示,复星集团拥有菜鸟物流10%的股份,复星集团拥有阿里旗下网商银行25%的股份,网商银行是蚂蚁金服的子公司。
阿里巴巴表示这些做法是符合会计准则的,并承诺将会在发布第一财季财报时提供“更清楚的提供各项业务的信息。”
不过从目前的财报来看,仍没有关于菜鸟的进一步数据显示。(来源:腾讯科技)